第415章 恩断义绝

  至于高楷,则领中军四千八百人,坐镇指挥。

  “传我军令,全军将士,即刻起行,至泾水南岸、武亭川排布阵势。”高楷继续说道。

  “敢有怠慢者,一律军法处置!”

  “遵令!”众人凛然遵从。

  另一头,王宗仁亲率两万兵卒昼夜疾驰,出岐州,来至武亭川十里之外。

  这里位于三州交界处,南来北往必经之地,十分险要。

  “报!”便在这时,一员斥候策马奔来,拱手道,“大将军,前头发现高军踪迹。”

  王宗仁面露喜色:“高军在何处,何人为将,有多少兵马?”

  若能在高楷进犯长安之前,先一步将他阻截,自是最好。

  斥候一五一十道:“高军正在武亭川列阵等待,由秦国公高楷亲自率领,有两万之众。”

  “高楷?”王宗仁惊愕万分,“他竟在此处等候?”

  陆纪览疑惑道:“大将军,高楷托大,在此驻留,岂非喜事一桩?”

  王宗仁叹息一声:“事到如今,你还不明白么?”

  “高楷只率两万兵卒,怎能攻取长安?”

  “他一切布置,只为引我等出岐州,与他一战。”

  “他若得胜,不光我等死于非命,岐州定然易主,长安也不过一座孤城。”

  “届时,万事皆休!”

  “这……”陆纪览骇然失色,“他竟如此诡计多端?”

  王宗仁懊悔不迭:“早知如此,必然听取许晋之言,突袭南郑。”

  陆纪览面色灰白:“大将军,这该如何是好?”

  王宗仁咬牙道:“为今之计,只能与他一战,希冀得胜。”

  话虽如此,他却毫无把握。

  陆纪览仿佛抓到救命稻草:“大将军,不如请许晋出谋划策?”

  王宗仁正有此意,却见一员小卒惶恐跑来:“大将军,许参军不知所踪。”

  “怎会如此?”陆纪览惊愕失色。

  王宗仁喟然长叹:“树倒猢狲散,果不其然。”

  陆纪览恨声道:“他既弃我而去,从此恩断义绝。”

  “大将军,此人有名将之才,不如派人追击,将他杀了,以免他投靠高楷。”

  王宗仁摇头道:“让他去吧,大战在即,不必为此分心。”

  “是……”陆纪览应下,却恨意难消,暗中指使人前去追杀。

  ……

  天佑十三年,八月。

  雍州、奉天城外三十里,泾水南岸,武亭川。

  高楷、王宗仁各率两万兵卒,列阵以待。

  “王宗仁治军严谨,倒是一员大将。”高楷观望齐军阵容,称赞道。

  唐检点头附和:“王宗仁出身太原王氏,家学渊源,自幼喜爱兵法,时常与大周名将薛衍高谈阔论,昼夜不息。”

  “时人多有赞誉。”

  杨烨惊讶道:“薛衍可是大周朝廷硕果仅存的名将,王宗仁竟能和他媲美。”

  李光焰颇为向往:“薛将军平定辽东之乱,震慑高句丽,又远征草原,所向披靡,使突厥不敢南下而牧马,名扬天下,着实我辈楷模。”

  “好汉不提当年勇,这不过是陈年往事。”夏侯敬德瓮声道,“薛将军虽然悍勇,我辈青壮正当其时,岂能弱于他?”

  高楷笑了笑:“敬德有这等志气,可喜可贺。”

  另一头,王宗仁观望高军阵势,面沉如水。

  “久闻高楷善待士卒,兵械精良,甲胄齐备,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寻常军队,半数兵卒配备甲胄,已是豪奢。

  然而,高楷全军竟有八成人齐备甲胄,更有陌刀、漆枪、双手剑、马槊等一众崭新兵器。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这等兵械,足可无坚不摧。

  更难得,高军士卒皆训练有素,令行禁止,旗帜鲜明,又划分四军各司其职,丝毫不乱。

  虽有两万之众,行动起来,却如臂使指,气势胜过十万雄师。

  王宗仁环顾左右,一个个亲卫皆面色煞白,汗流浃背,不由叹息。

  “未战先怯,为败军之兆。”

  陆纪览拧眉:“大将军,两军对垒攻心为上,怎可出此不详之语?”

  王宗仁自知失言,忙道:“我等与高楷,皆是两万之众,势均力敌。”

  “正要让他见识一番,我关中儿郎威风,叫他不敢来犯。”

  “传我军令,斩杀高楷者,连升三级,赐万金。”

  “得令!”众人闻言,军心稍振。

  不多时,前方令旗摇动,马蹄声陡然响起,传遍整个武亭川,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