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疏不间亲

  董澄倏然笑道:“我有一女,年方十四,貌美而贤惠,愿许配蜀王为正妃,不知孟长史意下如何?”

  孟之祥大吃一惊,齐公竟想和大王联姻?

  莫非,他有意和蜀国结盟?

  想了想,他郑重道:“大王婚姻大事,非臣下所能置喙。”

  “待臣上禀,听候大王决定,再向齐公回复。”

  董澄颔首:“如此也好。”

  “你可回返成都复命,我欲与蜀王结亲,结为友盟,共同进退。”

  孟之祥大喜过望:“齐公英明。”

  没想到,如此顺利便达成目的,着实叫他欣喜。

  至于联姻之事,即便大王不愿,他也会极力劝谏。

  毕竟,若能与齐公结秦晋之好,相当于多一重倚仗,可保蜀国安定。

  相信大王必不会拒绝。

  董澄笑了笑:“陛下乏了,孟长史且回礼宾馆休息,明日,我于承天门设宴,孟长史务必出席一叙。”

  “齐公盛情,臣却之不恭!”孟之祥面露喜色,听出弦外之音,连忙告退。

  待他离去,侍中卢思管拧眉不解:“齐公,蜀王胸无大志,贪图安逸,此乃世人皆知之事。”

  “与他约为友盟便罢了,不过聊胜于无,为何还要下嫁一女,缔结婚约?”

  董澄淡声道:“张常逊虽无大志,却坐拥剑南道三十九州,疆土广阔。”

  “何况,蜀地易守难攻,又数十年未经战乱,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堪为天府之国。”

  “张常逊坐拥这等宝地,纵然不思进取,只需攘外安内,必能割据一方。”

  “以他为婿,不光为朝廷增添一重外援,也可向其索取金银财帛,充实国库。他若想保全蜀国基业,必然答应。”

  “此为疏不间亲之计。”

  “虽如此说,只怕蜀王言行不一,待我等危急之时,袖手旁观。”卢思管难掩忧虑。

  董澄笑道:“本就是空口承诺,并无约束之力。”

  “他若袖手旁观,亦无可厚非,只望他莫要落井下石便可。”

  “毕竟,京畿道已沦为四战之地,西有高楷,东有刘竞成,北有突厥,南有王玄肃,皆对我长安虎视眈眈,不可不防。”

  卢思管叹息一声:“可惜,裴行基征伐不利,全军覆没,以致丢了汉中,落得如今腹背受敌的境地。”

  董澄眉目间掠过一丝阴霾:“若非裴行基大败亏输,我与刘竞成一战,也不至于无功而返。”

  “又叫他逃过一劫,倚仗突厥为外援,兴兵南下,劫掠京畿道。”

  一想起这事,他便咬牙切齿。

  昔日,他本可一举斩杀刘竞成,尽夺河东道十八州,百万军民。

  届时,可以河东道为屏障,抵御突厥骑兵,保卫长安。

  谁能想到,裴行基兵败如山倒,消息传至河东,遭刘竞成利用,散播谣言,以致军心涣散。

  大好局势,竟一朝倾覆。

  刘竞成反败为胜,又向突厥俯首称臣,联袂来攻,叫他措手不及,只得退守长安,眼睁睁看着突厥骑兵烧杀抢掠,纵横京畿道。

  “裴行基,我誓杀你!”董澄心中发狠,倘若裴行基回返长安,早已身首异处。

  卢思管暗叹一声,转而说起一事:“据闻,高楷厉兵秣马,准备攻取巴南九州。”

  “一旦他得逞,拿下山南西道,我等便处于被动,只能与突厥、刘竞成、王玄肃争锋,陷入泥潭之中。”

  “须得设法,让他功败垂成,我等方可有喘息之机。”

  京畿道坐拥关中千里沃野,有函谷关、秦岭为屏障,易守难攻。可谓“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可惜,四面皆是强敌,虎视眈眈。

  突厥兵强马壮,常怀劫掠之心。刘竞成、王玄肃,皆是枭雄之辈,难以抗衡。

  纵观天下,唯有向西南方向,攻取山南西道,据陇西,夺剑南道,连成一片,才是帝王之基。

  可惜,高楷趁乱崛起,一统陇右、河西两道,如今又攻占汉中八州,大有侵吞山南西道之势。

  届时,有高楷阻隔,这等战略构想,根本无法施行,只能困守关中,旁观天下风云。

  董澄怎能甘心?

  思索片刻,他沉声道:“郭氏虽亡,郭雄却仍镇守渝州。”

  “可联结张常逊、郭雄二人,一齐围攻高楷,叫他首尾难顾,徒劳无功。”

  他心中暗叹,若有可能,他必定亲率兵马,越秦岭,攻取汉中。

  可惜,长安群敌环伺,尚需他坐镇,不得远离。

  并且,此前一场大败,三军覆没,须得再行招募、训练。

  这些皆大耗时日,叫他满腹韬略,却无处施展,只能寄希望于他人,着实憋屈。

  卢思管迟疑道:“齐公,此前您曾下令,斩草除根,断了郭羽一脉。”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