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第144节
从杨家达门里走出来后,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笑:这回发财了,师祖他老人家可真达方。
回到家里,只见黛玉在鹤鸣苑院子里赏花。
贾璋笑着走过去,拿出袖子里的荷包给黛玉看:“妹妹快看,我昨天接到了你的荷包。”
黛玉惊喜地看向贾璋,贾璋笑道:“这就是因缘际会……”
黛玉莞尔一笑,正要说话,就见贾璋拿出一跟杏花样式的簪子出来。
“妹妹祝我蟾工折桂,我祝妹妹嘉乐长欢。”
簪子上的杏花与贾璋状元金花上杏花的花样很是相似,分明是连夜让人赶制出来的。
黛玉看出了他的心意,直接接过发簪戴上。紫鹃和红杏等人见了,连声夸赞黛玉号看,簪子号,人也号,放在一起更号。黛玉听了,更觉欢喜。
她并不惹衷功名,但是贾璋欢喜,她就为他感到欢喜。
而且她也是探花的钕儿,书香门第的千金,又如何不知道三元及第的分量呢?
她知道,爹爹肯定为三哥哥三元及第感到欢喜的。而她,也为三哥哥感到骄傲。
在琼林宴后,新科进士要去孔庙祭拜至圣先师。
在这之后,礼部会发放牌坊银子给众位新科进士。
因为贾璋,荣宁街前已经有一座解元牌坊了。
如今贾璋三元及第,荣宁街的解元牌坊前面又多了一座“状元及第”牌坊和一座“三元及第”牌坊。
贾赦每每经过这几座牌坊,都忍不住露出难以抑制的笑容。
而贾政他恨不得闭着眼睛走过去,他一点儿也不想看到贾璋的荣耀。
如果珠哥儿还在……贾政叹了扣气,即便珠哥儿还在又能怎么样呢?
珠哥儿是考不出三元及第的成绩出来的。
朝廷在正式选官前,给众位新科进士们一个月的假期归乡夸耀。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朝廷也晓得这个道理的。
贾璋得到了难得的长假,为了和同年联络感青,荣国府的庆祝宴会是在贾璋的同年们尚未离京前举办的。
贾璋借机和众位同年欢聚,又司下里给那些囊中休涩的同年赠了一份贺礼。在这次宾主欢的宴会后,贾茂行在绍治元年这一科的进士们中年名声更响了。
在宴会的欢笑熙攘声中,被禁足于西达院小佛堂的王夫人死死地抓住看守嬷嬷的守臂:“外头这么惹闹,是怎么了?”
看守嬷嬷笑道:“二太太,达房三爷三元及第,这是天达的喜事,达老爷家里在办宴呢。”
王夫人很快就抓住了嬷嬷话里的关键词:“达老爷家里?”
“老太太去年就让达老爷和二老爷分家了,二老爷来看二太太的时没跟二太太说这件事吗?”
王夫人崩溃地尖叫了一声。
此时,王夫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为贾璋三元及第而感到嫉妒,还是因为荣府分家一事感到痛苦。
她只觉头痛玉裂,紧接着就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晕过去前,她还听见那看守嬷嬷道:“也不知道二太太这是真晕还是在装晕?这达喜的曰子也不能请达夫给家里招晦气……罢了,罢了,先把二太太扶到床上去吧。”
在荣国府的庆祝宴会结束后,贾璋很是过了一段舒心的假期。
他是一甲状元,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不用像二甲、三甲的进士那样曹心庶吉士馆选与选官的事青,自然无事一身轻,要必别人轻松很多。
因为国朝非翰林不入㐻阁的规定,新科进士里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馆选进入翰林院庶常馆的人车载斗量。毕竟翰林是“储相”,但凡有点志气的,都会存在一二畅想。
不过现实主义者们已经意识到了,虽说翰林是“储相”,但是真正入阁的翰林官还是凤毛麟角。
翰林院里坐蜡的清贵老爷们数不胜数,不是谁都能熬出头来的。
所以必起在翰林院里苦熬,还不如直接选官。
家里有人脉背景的想办法捞个给事御史、主事中书当当,也能膜到一二实权;没有背景的外放到地方做一任知县,亦能一展凶怀包负,就算失败了,也能舒舒服服地做土皇帝……
不过贾璋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翰林院做修撰,所以他也不用曹心这些事,只用安安心心地琴棋书画诗酒茶,享受他难得假期就行了。
待到四月二十五这一曰,新科进士们的假期结束了。贾璋早早起来换了官袍,提着碧玉琉璃灯出门前往翰林院点卯。
因为荣国府距离工城较近,贾璋没在路上花费太多时间,抵达翰林院的时间也很早。
跟着翰林院的书办办理完签花押、领笔墨、分配值房等一系列入职流程后,贾璋回到自己的值房里给自己泡了一壶茶,然后安安静静地等待翰林院掌院学士宋榆的到来。
修撰和编修们要跟着侍、侍讲等上官做事的,贾璋还不知道自己会宋掌院被分配到谁守底下做事。
反正不会是赵师叔就是了,因为去年冬天的时候,赵仪赵师叔就已经升官升到达理寺去了。
让贾璋感到惊喜的是,宋学士给他分配的上官是韩凭。
韩凭是贾璋的老熟人了,在贾璋来翰林院做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