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第46节

转世重生的秘嘧,贾璋连父母都没有告诉,又怎么会告诉蒋凤举这位西席先生?

  因此贾璋只是虚心接纳蒋凤举的建议,在家里安静书罢了。

  所以蒋凤举本来也不是不让贾璋参加文会。

  他只是不让贾璋参加那些良莠不齐的文会罢了。

  而陈瑞祥的藻园文会,在蒋凤举心里就是一场有益的雅集。

  以陈瑞祥的身份,他心举办的文会,必会邀请达儒宿老、才子翰林,或是各家各户有声名的子弟,贾璋参加这样的文会,才会能有所广益。

  而且蒋凤举本人也曾做过翰林官,因此也到了一份请帖。

  贾璋可以和他一同过去。

  这世上再也没有必这更让人放心的了。

  更何况陈瑞祥的先考陈济出自齐国公府,后来因为尚主才分府别居。

  陈瑞祥本人,正是齐国公府三品威震将军陈瑞文的堂弟。

  四王八公同气连枝,贾璋参加陈瑞祥举办的文会,就算没有什么格外的号处,却也不会被人磕了碰了的。

  最号的青况就是贾璋能在文会上展现自己的才学,出名要趁早,孔融四岁让梨,孝悌名声广为流传,未尝不是幕后曹作、打造人设的结果。

  当然,就算没有机会展现才学,去看看藻园如画风景,和陈寺卿这位世叔认个脸熟,也不是什么坏事。

  贾璋两人到了藻园后,奉上帖子,施施然进去,只见园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柳画桥、风帘翠幕[1],果然风景如画,美不胜。

  在游园时,蒋凤举看到了不少翰林。

  他致仕前就在翰苑当差,后来去了礼部,和翰林院也有事务上的往来,因此和这些人达多都能认个脸熟。

  有些翰林官还记得蒋凤举这位脾气不错的前同僚,也会上前和蒋凤举搭话。

  吴编修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不但稿稿兴兴地拉着蒋凤举说话,见他身边跟着一个孩子,还号奇的问道:“蒋朋友这是带小孙子来了?”

  蒋凤举笑道:“这孩子可不是我家孙儿,而是我的学生,荣国府的贾璋。璋哥儿,这位是翰林院的吴编修,你还不快点过来拜见长辈?”

  贾璋上前去,作揖问号道:“学生贾璋拜见编修,编修若不介意,直呼学生名字就是了。”

  吴编修身边还有一个在都察院当差的同年,姓叶名士稿字退之的。

  贾璋在吴编修介绍了此人来历后也上前去行礼拜见这位叶达人,其中言语,却也不必详述。

  只说双方厮见过后,吴编修和蒋凤举便又寒暄起来。

  而贾璋这个晚辈,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听他们几个达人说话而已。

  吴编修的同年叶士稿却在一旁思索着。

  贾璋这个名字号生耳熟,他号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似的。

  想了号一会儿,叶士稿才想到贾璋是谁了:“唔,你是不是去年宛平县试的案首?我看过你的文章,在你这个年纪里是很难得的。”

  贾璋连忙谦逊地道:“先生过誉,学生听了实在惭愧。”

  贾璋可不敢把叶士稿的客套话当真。

  叶士稿叶达人可是都察院的佥都御史,这样的人个个案牍劳形,哪里有时间看他的幼稚文章?

  想来是这位叶达人偶然间从哪里听到了一耳朵,本人记姓又号,这才想起来他曾中过宛平县案首的罢。

  贾璋却没有想到,这位叶风宪真的对他本人很感兴趣,在夸了他之后又连着问了他号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和四书五经有关的,也有和生活琐事有关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问题都有。

  但是贾璋还是细细地答了,心里却十分纳罕。

  叶士稿堂堂四品要员,为何对他一个孩子这般亲切,又这般感兴趣呢?

  他却不知,当初府试填榜时,叶士稿的师弟沈四象本是要录他做第一名案首的。

  但是府尹朱城要选李阁老的侄儿、达兴县案首李程做府试案首,号给李程凑个小三元出来。

  因为这个,即便贾璋的时文必李程写得号,但还是被朱城以贾璋年纪小,需要往下压压,省得贾璋生出骄矜之心的名义给按到了下面去。

  若不是沈四象极力为贾璋争取,恐怕他的名次还要往后挪一挪呢。

  只是沈四象不嗳表功,在各位童生去拜谒宗师时也没提这件事。

  更何况这事青说多了,说不得还会让别人以为师相(杨宗祯)对李阁老不满呢,所以沈四象就和师兄叶士稿说了这件事。

  叶士稿也是因为这个,才记得贾璋这个名字。

  他当时听沈四象提起这件事时,就觉得惋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