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故宫直播辨"三从四德"
sp; 展柜里是一件朴素的棉布衣裙,旁边放着一本手抄《女诫》。
"这是庆朝一位普通乡村女教师的遗物。"苏明远的声音突然变得柔和,"她叫林婉,在丈夫去世后独自开办私塾,教授村中男女孩童识字读书。当地县志记载,她培养了二十多名学生,其中有三人考中秀才。"
小主,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玻璃上,仿佛能透过时空触摸到那件衣服:"这才是古代绝大多数女性的真实生活——没有宫斗,没有宅斗,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活出自己的价值。"
弹幕变得安静了许多,偶尔飘过几条:
"突然有点想哭..."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啊"
"被古装剧骗了好多年"
就在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孩挤到镜头前:"苏老师,我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您说的这些很有道理,但如何解释《列女传》中那些极端案例呢?比如'割股疗亲'这样的记载?"
苏明远看向这个充满学术热情的女孩,恍惚间看到了庆朝时那些在女子学堂中踊跃提问的少女们。他温和地笑了笑:"很好的问题。《列女传》确实记载了一些极端案例,但我们要明白,编撰者的初衷是树立道德典范,而非行为规范。"
他走向另一个展区:"就像现代媒体报道先进事迹时会选择最感人的例子一样,古代编撰者也会选择最具冲击力的故事。但这不代表所有女性都被要求这么做。"
女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追问道:"那您认为古代女性地位究竟如何评价才准确?"
苏明远沉默片刻,目光投向殿外灿烂的阳光。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妻子阿芷坐在庭院中读书的身影。
"这个问题,我想用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回答。"他的声音忽然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庆朝有位叫周芷的女子,出身书香门第,精通经史子集。她丈夫是个小官员,经常向她请教政务。后来丈夫被贬,她随夫赴任,在荒僻的边陲小镇开办学堂,教授当地女子识字算数。"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追忆的光芒:"这位周芷还写了一本《闺阁札记》,记录了她对时政的见解。其中有一段写道:'女子之智不亚于男儿,唯缺施展之地耳。'"
弹幕上飘过一片"求书名!想看!"的留言。
苏明远苦笑着摇摇头:"很遗憾,这本书未能流传下来。但我想说的是,古代女性的地位确实低下,但她们从未停止过争取和发声。我们今天回望历史,既要看到制度的压迫,也要看到那些在夹缝中闪耀的智慧光芒。"
直播不知不觉已进行了两个小时。当团队示意时间差不多了时,苏明远做了最后的总结:"今人看古代,常被宫廷剧误导。真正的古代女子,更多是像《列女传》中的普通人,用德行与智慧,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他站在乾清宫前的广场上,背后是巍峨的宫殿,面前是无数直播镜头:"如果可以,我愿做她们的传声筒,让这些被遗忘的声音重新被听见。"
直播结束后,夕阳将紫禁城染成金色。苏明远独自走在宫墙下,手指轻轻抚过斑驳的砖石。三百年前,他曾无数次走过这条宫道,那时的他满怀抱负,想要改变朝堂,改变那个对女性不公的世界。
"苏老师!"那位女研究员小跑着追上来,"您的讲解太精彩了!我们院长想邀请您参与一个关于古代女性文化的特展策划,您有兴趣吗?"
苏明远转身,夕阳为他镀上一层金边。他望着眼前这座承载了太多记忆的宫殿,轻声说:"荣幸之至。因为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女性,值得被重新记住。"
当夜,#真实的三从四德#登上热搜榜首。一段网友录制的直播片段被疯狂转发,画面中苏明远手持《内训》,目光坚定地说:"历史从不是简单的压迫与被压迫,而是在黑暗中依然有人坚持点亮火把。"
而苏明远本人,则坐在酒店窗前,翻看着手机里暴涨的粉丝留言。其中一条特别引起他的注意:"苏老师,听了您的讲解,我决定硕士论文就写庆朝女官制度!请问有什么推荐书目吗?"
他微笑着回复了一串书名,最后加上一句:"历史研究最重要的是不预设立场,不被现代价值观绑架。既要看到古代的局限,也要发现其中的进步性。"
放下手机,他望向窗外的北京夜景。这座城市的轮廓与记忆中庆都的街巷重叠在一起,陌生又熟悉。阿芷的面容再次浮现在脑海,如果她知道三百年后的女子可以上学、做官、自由选择人生,该有多欣慰。
"咚咚"——敲门声响起。
"请进。"
林悦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明远,你猜怎么着?国家电视台想请你做一档历史文化节目的常驻嘉宾!还有三家出版社争抢你那本《被误解的庆朝女性》的出版权!"
苏明远笑了笑,却没有想象中兴奋:"林姐,你说我们做这些,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林悦愣了一下,随即认真地说:"当然能。你知道今天有多少女孩子发微博说因为你的直播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历史观吗?"她拿出手机,"看这个——'原来我的祖先不全是受气包,也有像林婉那样酷的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