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老前辈关注

; 若是像默多克买的那故宫旁的天龙星地段,就得4-5万一平。

  皮条胡同在二环内,价格应当在8000左右。

  张远记得,00年代的武侠片大男主于波,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花光260万片酬,买了两套四合院,分别在什刹海和雍和宫。

  这俩都在二环内,从此于波的演绎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但却因为这两套房子获得了财富自由。

  “该把买房的事提上日程了,否则还得涨。”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两位导演心里感觉空落落的。

  “十三,你说,他以后会与多大的成就?”李慧珠向着好友发问。

  “也许能拿影帝,或者大满贯影帝。”陈十三推了推眼镜,回道。

  “呵呵,我看可能不止,也许有一天,我们还得靠他吃饭呢。”

  ……

  坐飞机回到了帝都,张远推开院门,进入了久违的住所。

  花鸟依旧,空气清新,整个院子井井有条。

  看来自己不在时,谦哥也经常打理,完全没有荒废。

  “呦,你回来啦!”

  谦哥造型依旧,上半身穿着件破了洞的跨栏背心,下边是一条四角大裤衩,随心随意,自由自在。

  张远放下背包,见他顶着一脑袋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烫发卷,拍手称道。

  “谦哥,您这造型可真招人。”

  “没办法,最近演出多,得把头发弄好看些。”余谦说着,从厨房里拿出两瓶啤酒来。

  借着院子内石桌边沿一嗑,咔嚓两声,一瓶冒着泡的啤酒便被放到了他的面前。

  谦哥面带喜色说道:“自打你上回为《天龙八部》录完评书之后,广德楼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

  他高兴,因为生意变好,他的节目便更多。

  还因为节目变多,他的收入也在水涨船高。

  别看谦哥也就一天在小剧场待几个小时,他的这份收入,再加上铁道文工团的补贴和基本工资,还有偶尔接戏的片酬,让这位帝都大爷在如今这个年头便已经实现了月入过万!

  “那都是广播的效果。”张远笑着干了半瓶。

  “不不不,可不止,也有不少是冲着你来的。”谦哥打了个酒嗝,继续说道:“你那部《金粉世家》播出后,有不少年轻姑娘听说这园子是你的,都慕名而来,只不过每次都败兴而归。”

  张远笑着摇摇头,自己可没工夫去说相声。

  不过作品的播出的确为他带来了不少人气,而人气则意味着之后的片酬能水涨船高。

  “还有几位业内的同行在找你呢,想和你交流交流。”谦哥冷笑了一声:“其实大部分就是想处个关系,借你的人脉往相声园子或者影视圈跳。”

  “不过也有例外,有一位真正的老先生在找你,还去了趟广德楼。”谦哥掏出烟来,点上一支。

  这会儿抽烟喝酒烫头才算集齐。

  “谁呀?”张远听他这么说,便来了兴趣。

  “袁阔成先生。”

  一听到这名字,张远立马坐直了身子表示尊敬。

  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那可是评书界的四大名家!

  而且袁先生还是世家,其两位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其父亲袁杰武在评书界并称“袁门三杰”。

  听着好像江东骷髅王他们家似得……

  袁阔成先生从小受家庭熏陶不说,新中国成立后,还积极创新,带头开发了革命题材评书。

  诸如《红岩》,《赤胆忠心》,《林海雪原》等新时代节目。

  这位还不拘小节,借鉴话剧,音乐剧,电视电影等表演手法。

  传统评书,说书人面前得有张桌子,这叫案。

  而袁先生便是首位撤案之人,开启了评书的全身表演模式,在说书的同时,还加入了身段,演绎,让表演更为鲜活。

  所以说书这行,人家不光地位高,思想还先进。

  如果是他在找我,那必须得见一见!

  之前张远就一直在盘算,自己虽然拿下了相声社,但在传统曲艺行没有师承和身份。

  这终究是个小瑕疵,无法彻底融入。

  况且说相声的都是人精,刺头多,没点大身份,他也怕自己终有一天压不住。

  这可好了,想吃冰下雹子,要瞌睡来枕头!

  袁阔成先生找我,不得想法子忽悠老头把我收了?

  他有点馋老头身子……不对,名头。

  “有机会我得上门拜访一下,到时候麻烦谦哥帮忙引荐。”

  “小事。”谦哥满口答应下来。

  “谦哥,德远社那边,你帮忙盯着,我毕竟很少在场。”张远嘱咐道。

  “放心,我和德刚是搭档,和你是兄弟,肯定帮忙看着。”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