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应该斤斤计较
于是,在这次莫名其妙的扩大会议结束后,赵立春私下约见了副省长高育良,还有京州市的副柿长祁同伟。这俩人真是师生,位置也挺相近。高育良是副省长兼省会城市的代理书纪,祁同伟也是副省长兼京州市的代理书纪。不过再往上爬,两人的路就分叉了。
高育良虽然当过吕州市的书纪,但基层经验少,主正经验也不足。就算他能当上书纪,有机会进京,多半也就是在部委混日子,直到退休。这跟年龄没关系,就算高育良再年轻十岁,情况也不会变。他根基浅,成就有限。除非天上掉金子,否则他很难再往上爬。他自己心里也没底,能不能顺利进京还是个未知数。
说起来,祁同伟这家伙可不一样。早年因为梁群峰的打压,他有过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历,虽说一开始是在饲法那块儿。但他一步一个脚印,饲法上的事他全经历过。到了市里,他又忙着提升自己的行正本事和管理手段。如今祁同伟心里跟明镜似的——先混个京州柿长当当,然后奔省长去,再往后就是书纪的位置,最后杀进京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说这些目标瞅着挺遥不可及,但在外人眼里,祁同伟这晋升速度已经够让人眼红了。赵立春估摸着,这家伙四十五岁前就能坐上自己现在的位子,再历练个一两届,京城那是稳稳当当的。要说五十岁上下这批干部里,祁同伟那可是潜力股。
一想到这,赵立春心里头那个酸,那叫一个羡慕!
所以,瞅着眼前这位年轻力壮的祁同伟,赵立春愣是呆住了。直到高育良提醒他半天没吭声,他才缓过神来。
赵立春稳了稳心神,笑眯眯地问祁同伟:“你心里头不憋屈吗?”
祁同伟也乐呵乐呵地说:“立春书纪,您这话可就重了,咱们不都是为了工作嘛。”
什么叫憋屈?
平白无故被人冤枉,被查,被压,到最后还没法说清楚,只能自个儿咽下苦水,那才叫憋屈呢。
可要是前面的都一样,到最后不仅真相大白,还捞了个好名声和好处,那就不叫憋屈了。
赵立春在管场混了这么多年,这道理自然懂,所以他觉得祁同伟压根儿就没憋屈过。
反倒觉得这一切可能是祁同伟布的局。
就李达康那迟钝样儿,手下又没几个能打的,这才一步步掉进人家挖的坑里。
现在倒好,还得自个儿亲自出面擦屁股。
赵立春说:“咱都是为了工作,可也不能让下面的同志既吃苦又挨骂。”
“我也是刚知道这事。”
“因为那些报道,现在中福集团里头斗得可凶了。”
“不过怎么说呢,早晚会真相大白的。”
“有人跟我说,吴雄飞跟长明集团的傅长明有点瓜葛。”
“长明集团那摊子事多了去了。”
“早晚得出乱子。”
“育良书纪,您怎么看?”
这话其实是想探探口风。
高育良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公事公办地说:“那就先把吴雄飞给摘出来吧。”
这不仅仅是为了将来万一有事能减少点儿影响。
也是顺便给祁同伟腾出个京州市柿长的位子。
当然了。
现在摘出吴雄飞,也是为了李达康。
明摆着,房改金案对李达康影响可大了去了。
撤了吴雄飞,也好让李达康重新找回面子。
毕竟上次开会,吴雄飞可是背叛了李达康。
所以说,拿掉吴雄飞,只有好处,没什么坏处。
赵立春对这事完全没意见。
那当然啦。
把吴雄飞挪开,给祁同伟腾地儿,这只是安抚一下,并没真正解决祁同伟的“憋屈”。
所以赵立春还在等后续呢。
果然,高育良接着说道:“五亿房改金那事,光明区的丁义珍作为一把手,责任推卸不掉。”
赵立春一听就懂了。
这是要把丁义珍也挪开。
那当然啦。
丁义珍的情况比吴雄飞简单点儿。
毕竟现在爆出来的只是丁义珍的问题,还没扯到更大的层面。
而且之前会上讨论丁义珍时,就有争议了。
赵立春觉得,要不是祁同伟发现丁义珍有问题,也不会急着想撤他。
在这个问题上,赵立春觉得李达康死保丁义珍的做法有点天真。
一个书纪,这样做太不聪明了。
赵立春感觉现在的情况不对劲。丁义珍在光明区太霸道了,李达康为了保住他,居然在会上用了否决权。这不仅让班子内部气氛怪怪的,还给李达康自己惹了一堆麻烦。
要是丁义珍真出了什么大事,李达康肯定也脱不了干系。所以赵立春认为,现在动手还不晚。就算丁义珍没什么大问题,但把他从光明区调走,对大家都好。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