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偷出来的利益

  高育良的话已经足够直白,众人皆明白他今日提到吕州市的真实意图。

  这分明是以退为进,意有所指!

  为何高育良今日表现得如此反常?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立春书记轻缓地拿起水杯,打开盖子,小啜一口,又慢慢拧紧,放回桌面后才看向高育良:“说完了吗?”

  高育良微微一笑,点头道:“说完了。”

  墙角有缝,终难藏身。

  高育良借会议契机公开反思过往,以“历史局限”为名,承认自己在吕州任内的一些错误决策。

  虽然看似诚恳自省,但在当前情境下,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身为汉大教授出身的政治人物,高育良的政治生涯有两个转折点:一是得到梁群峰赏识,离开学术界进入政坛;二是在吕州主政期间,与赵立春建立了深厚的交情。

  如今,在立春书记即将结束汉东最后一任期的关键时刻,他忽然对吕州工作进行反思,虽未全盘否定,但显然有种割席之意,恰似当年李达康以三百万吕州百姓为挡箭牌,否决赵瑞龙的美食城计划一样。

  今日,高育良更借黄雨虹案件重新审视自己批准美食城项目的合理性,让原本就争议颇多的月牙湖美食城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高育良到底要做什么?”

  “父亲还健在,他竟敢这般轻率行动?”

  赵瑞龙听闻此事,满腹震惊。

  他知道,月牙湖美食城是高育良献给赵家班的一份厚礼。

  作为赵家班未来的掌舵者,他曾赋予高育良在吕州施展才华的空间。

  也正因此,吕州经济迅速腾飞,超越林城,成为汉东经济最强大的地级市。

  而高育良则凭此政绩步步高升,从地方官员跃升至省级领导。

  对一位起步晚、年龄渐长的知识分子而言,他的进取速度堪称大胆。

  其成功秘诀在于始终坚定站队于赵家班阵营。

  “难怪有人说,负心人多出文人之辈!”

  “高育良这般行事,难道不怕父亲直接取消他的接班资格吗?”赵瑞龙并非自言自语,而是冲杜伯仲倾诉不满。

  杜伯仲置身事外,对赵家班、汉大帮及秘书帮间的纷争了如指掌。

  他缓缓开口道:“无可否认,高育良脱颖而出的时机十分有利。

  立春书记即将退休,已无力安插新人。

  要么是他,要么是李达康。

  但李达康目前还在林城,即便立刻调至京州,凭借他京州**书记的独特位置,只要高育良存在,他也只能担任省长。

  综合来看,除非立春书记彻底退出汉东事务,不然,除了高育良,实在难有更适合的人选。”

  赵瑞龙冷笑一声,语调冰冷:“我父亲的位置,就是给条狗也不会给高育良!”

  杜伯仲依旧保持冷静,毕竟他始终只是旁观者。

  他客观分析道:“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

  高育良不过是想建立自己的招牌,不愿仅被视为赵家班的一员。

  站在他的角度,若将来主持汉东工作,一直以赵家人的身份示人,终究会带来负面效应。

  现在外界不是都在热议汉大帮吗?我认为,他是在舆论压力下作出反应。”

  杜伯仲的话让赵瑞龙也觉得颇有道理。

  赵瑞龙自然听说过汉大帮的说法。

  特别是高育良接替梁群峰后,汉大帮愈发显现出实质影响。

  高育良完成了首次权力交接,从老书记梁群峰手中接过权杖,使汉大帮在汉东的实力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赵家班和秘书帮。

  权力交接对任何一个团队都至关重要。

  未经历此过程的团队,不能称其为成熟。

  任何团队的形成都需要稳定且清晰的晋升路径。

  在汉东众多团队中,唯有汉大帮完成了初次新老交替,让成员看到未来的希望,从而更加团结,自觉维护共同事业。

  若这支队伍能完成两到三次交接,必将成为坚不可摧的大树。

  尽管新生力量尚未占据主导,

  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终究可以将它推上高位。

  确实,此举可能导致权力集中,

  然而,相比赵家班、秘书团体这样私利明显的集团,

  汉大帮的存在更容易被社会和大众接受。

  高层也不会将其视为特定派系对待。

  毕竟,汉大帮多由汉东大学背景的精英组成,

  这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下选才的趋势。

  他们不像赵家班、秘书团体那样利益关系赤裸裸。

  况且,秘书团体表面风光,

  但这些秘书真正服务的对象仍是赵家班的核心人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