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究竟谁比较重要

  董耀被警察带走这一举动,明确传递出强烈信号:如果还有人不能领会,那么他们这些年的成长与进步就显得毫无价值。

  于是,整个下午,各级单位领导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工作人员忙着整理相关材料。

  与此同时,督查组的自首热线接到了来自石门区的大量来电。

  石门区是绿藤市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建筑工程遍布各地。

  身为该区区长,董耀在这片土地上的影响力仅次于市领导,因此,对他阿谀奉承、行贿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如今,随着他被批准逮捕的消息传出,他这些年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自然会被督查组逐一核查。

  没人相信落网的董耀会守口如瓶,因为在被捕前,他已经如惊弓之鸟,试图逃匿。

  这充分表明,董耀既缺乏勇气,又胆小怕事。

  这样的人被捕后,还能指望他保守秘密吗?

  只要他不胡乱攀咬,就已是万幸!

  所以,在董耀的供词得到确认之前,在警务、监察、纪检等部门人员登门之前,很多人主动选择了自首。

  这一选择的差异,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特别是那些问题原本并不严重的,如果能及时坦白,或许可以从记大过降为记过,从撤职转为留察。

  一个字的差别,就能决定一个人下半辈子的命运。

  至于高明远、“地下关系部长”之类的人物,不过是虚名罢了。

  什么叫地下关系?那岂不是见不得光的勾当吗!

  在长藤资本,高明远愤怒地敲击着自己的茶桌。

  王政没有接他的电话,秘书说领导正在开会。

  高明远深知,自己的事情得靠自己解决,别人的事务归别人处理。

  当问题是共通的,那就需要转换为个人问题来应对。

  你可以进入,但领导不行。

  如今,高明远的难题不再是解救儿子孙兴,而是如何自救。

  他深知,此刻自首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有领导在外周旋,他不会坐太久的牢,也不会徒然受苦。

  但前提是,那位领导自己也要保持稳固的地位。

  如果王政是如祁同伟那样的人物,高明远可能会心甘情愿自首,甚至主动揽下全部责任。

  王政并非祁同伟,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绿藤市的扫黑行动结束后,即便王政侥幸未受影响,他的仕途也已走到尽头。

  组织或许会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将他无声无息地边缘化,抛诸脑后。

  高明远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也不会主动承担责任。

  他将目光投向心腹女下属郑毅红,冷声命令:“若他不愿自救,你就出手相助。”

  郑毅红,作为高明远的公关精英,善于收拾残局。

  她不仅掌握着高明远的秘密,还握有王政的把柄。

  正因此,身为合纵议文传媒总裁的她,能够轻松约见王政。

  “我们已有共识,”王政对郑毅红依然镇定自若,老练沉稳,“各忙各的,让他放心便是。”

  然而,郑毅红并非毫无经验之人,这次任务由高明远委派,旨在维护双方颜面。

  她翻开笔记本,递给王政一些重要信息:“王署长,请注意,这是过去十多年间,我利用秘密渠道,向您离岸账户转账的完整记录。”

  王政神色不变,唯有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郑毅红明白王政已有杀意,却丝毫不乱,平静地说:“资料已上传云端,并设置了自动发送程序至督导组邮箱,除非每日输入密码,否则资料将自动泄露。

  此密码仅我和高总知晓。”

  她微笑着看向阴影里的王政:“您与高总情谊深厚,共渡风雨。

  我们对您心存感激,满怀敬意。

  希望您三思,切莫轻易放弃。

  高总已表明态度,他会妥善处理自身事务,而王署长,您也需竭尽全力。”

  同样的话,经不同人口传,含义大相径庭。

  王政起初的意思是让高明远自行解决问题;如今经郑毅红转达,却变成了要求王政必须帮助高明远渡过难关,即便不能完全解决,也得保证高明远平安无事。

  王政离开后,郑毅红紧追不舍,却在路口被几辆车拦住。

  车内,祁同伟身穿洁白衬衫,轻拍身旁空位,示意她就座。

  郑毅红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坐下。

  疾风呼啸,车队飞速前行,直奔高明远掌控的长藤资本而去。

  车厢内,郑毅红坐立不安,双手只能轻触椅边,与之前面对王政时的镇定判若两人。

  这种反差令人哑然失笑,毕竟王政身为中江行署常务副署长,其权势远胜过祁同伟——绿藤市副市长兼警务局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