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6章 竟是这等沽名钓誉之辈

惊起来了。

  “郭处长,您这没必要为了照顾我们。和我们坐硬座呀!”

  周卫国上车之前,还在劝。

  刘晶也是惶恐地说道:“是啊!郭处长,处级干部是可以坐卧铺的。这路途毕竟有点远,得三十多个小时,才能到呢!您要不还是去卧铺,会舒服一些。”

  “你们别劝了!我呀!也不是为了你们才改的硬座,而是想要切身体会一下,当年我女儿坐硬座下乡插队当知青的感受。”

  郭琳娴笑着摆摆手,然后提着自己的包就利索地上了火车。

  而这么一说,也瞬间拉近了她和两名属下之间的距离。

  尤其是,他们也知道郭处长是到东北去看女儿,在火车上便也以她女儿为话题,相互交谈了起来。

  “您女儿下乡三年了呀?就回来过一次,那是挺久没见的了。

  不过也可以理解,来回一趟的车票钱可不便宜,再加上这三十多个小时的路途。”

  刘晶摇摇头,说道,“我的一些同学下乡知青,几乎都没有回过家。就是因为车票钱都没有。

  有个别还是扒火车,逃票回来的呢!那样子就和乞丐差不多。”

  “当知青不容易啊!郭处长,这次您亲自去东北接,您女儿一定会感动死的。”

  周卫国也是笑哈哈地说道。

  而接下来的旅途,因为都被困在车厢里这样的小空间里,无形当中上下级的那种威严感,也消弥在了相互的谈话当中。

  火车行至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车厢里一些明显是从城里返回农村的知青,看到过了山海关后的东北平原,立马也是群情激奋了起来。

  这年头,知青们一激动,就会“啊”一声,开始念起了诗来。

  果然……

  坐在位置上昏昏欲睡的郭琳娴,被一个男知青突如其来的一句“啊!从明天起……”给惊醒了。

  “嗯?这首诗,怎么听着有些耳熟啊?”

  郭琳娴不由得惊疑了一声。

  旁边的刘晶,连忙解释道:“郭处长,这首诗您耳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都已经火了好久了,是刊登上《诗刊》上的主打诗,诗名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是海子,非常厉害的一名现代诗诗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我记得……”

  说到这里,郭琳娴瞪大了眼睛,浑身一凛,顿时就有些不困了。

  因为她的脑海当中终于想了起来,她是怎么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了。

  信!

  没错!

  就是女儿写给自己的信里面,她说她的丈夫林火旺虽然是个农民,但却非常有才华,在他们结婚的那一天,还临时兴起,现场作了一首诗当作结婚礼物送给了她。

  在给母亲的信里,柳茹梦非常骄傲与自豪的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给完完整整的誊抄了下来。

  她希望母亲能够看到的是林火旺的才华与对自己的爱,而不是他农民的身份。

  当时看到信以后,郭琳娴也是被小惊了一把,毕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水平还真的是挺不错的。

  甚至于,郭琳娴当时都有一种,帮林火旺翻译这首诗成英文、俄文、法文等等语种,发表到其他国家的文学刊物上的想法。

  不过一想到,自己的女儿,被一个农民用这样的一首诗给骗了身子,她的心里又有些不痛快。

  加上她从小见惯了民国的那些风流文人们的做派,就更不觉得,会写诗作词,算得上什么样的优点。

  反而是一个男人花心的特质,试问一下,自古以来,那些文人骚客,写诗……尤其是情诗写得好的,有哪个不风流,又有哪个不花心呢?

  身为母亲,她可不想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一个花心又风流的人。

  可是现在,她居然在火车上听到这首,据女儿自己说,是丈夫林火旺临时写出来,送给她当结婚礼物的诗歌。

  这可不对劲啊!

  郭琳娴立马就得出了一个更加让她难以接受的结论来,林火旺是抄袭的诗歌,明明是那个大诗人海子写的诗,发表在《诗刊》上的。

  林火旺沽名钓誉,把别人的诗当作自己的,还非常装腔作势的在自己女儿面前说是临场发挥作出来的诗。

  这岂不是说明,这个林火旺比她想象当中更糟糕,连人品都有问题,恐怕经常干这种事,用知名大诗人的诗歌,去哄骗涉世未深的女孩。

  “真没想到啊!梦梦嫁的人,竟是这等沽名钓誉之人。

  还好我来了这一趟,还好我发现得早。

  很好!我来时还在琢磨着,要如何说服梦梦跟我回上海呢!

  这一下,现成的理由不就来了。连给梦梦的结婚礼物,都是抄袭别人的诗歌,他还能有什么真心?谈什么真爱?

  只要我向梦梦当面揭穿林火旺这个伪君子,梦梦认清他的真面目,绝对会毅然决然地和他离婚,然后跟着我回上海的。”

  这么一想,郭琳娴刚刚愤怒的心情,反而变轻松和高兴了起来。

  毕竟

上一页下一页